2020年11月17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科研部以现场和网络方式同步召开五场“十三五”区域立项规划课题集中结题鉴定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教科院、北京市教科院、北京市教育学院以及外区教科所的15位专家分别在线上、线下做点评。70多家单位,300余人次参与了观摩学习。 本次会议既是落实《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细则》(京教策[2016]7号)中“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相关规定,也是为全面总结“十三五”课题研究成果经验,优化布局“十四五”,规范课题研究管理流程而召开。 东城区共有27项课题参加结题鉴定:其中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7项;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14项,2016年度立项的区规课题6项。 评审专家依据结题鉴定评估指标撰写了结题鉴定意见。在与课题负责人现场反馈中,对我区课题研究的整体水平、质量和研究价值给予高度肯定,同时也对研究成果的呈现、结题报告的完善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2020年11月5日,北京市教育学会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召开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和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东城区委教工委书记刘藻受邀出席会议,区教委主任周玉玲通过视频录播方式致贺词。原北京市第二中学校长钮小桦、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园长邹平当选新一届学会副会长。 11月6日,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夏珺带领部分学校代表参加北京市教育学会“立德树人,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主题年会。 在年会分论坛上,研修学院科研部主任沈兴文以“基于首都核心区定位的东城可持续发展教育优化之路”为题、光明幼儿园园长申玉荣以“在光明路上前行——‘活教育’活动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五幼园长邹平以“汇聚家园力量 谱写德育新篇章”为题、一幼园长刘金玉以“陶西平先生与学前教育”为题进行主题发言。 在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表彰中,东城区承担的28项课题成果荣获一等奖,39项荣获二等奖。 在北京市教育学会和区教工委、教委领导和指引下,东城区教育学会将更好地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和作用,更好地实现“引领 服务 发展”的目标任务。
为充分发挥教育科学研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总结东城区“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经验,及时推广优秀成果,10月30日上午,研修学院科研部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组织全区教育系统各单位的科研负责人以及有意向申报课题成果的执笔人(共计220人)召开了“东城区‘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工作部署及培训会”。 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夏珺,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科研部主任沈兴文以及科研部的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部张艳主持。 科研部杜险峰解读研究成果评奖工作的相关内容。大家通过解读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流程和具体要求。 科研部辛竹叶作题为“提炼研究成果,完善研究报告”的讲座。她结合案例主要从 “为什么研究”、“研究了什么”、“怎么研究的”以及“研究出了什么”这四方面谈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对撰写报告中出现的一些误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各校参会老师受到启发和鼓励。 沈兴文从“坚定科研信念,突破研究瓶颈;认真解读通知,加强组织申报;过程与资源并重,完善研究报告;注重总结提炼,系统规划教育科研工作”等四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建议各校科研负责人要为东城区“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的系统总结和“十四五”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体规划做好充分准备。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及市、区教育会议精神,发挥科研引领性和先导性作用,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2020年10月15日,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科研部组织以“科研引领 提升质量 建设队伍”为主题的教育科研负责人网络工作会。全区科研负责人近200人参会,会议由科研部杨巍老师主持。 府学胡同小学、北京市第一幼儿园、109中学科研负责人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学校科研工作主导思想与具体做法。科研部教师庄俊总结分析全区科研优势与问题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对新调整的科研负责人和科研联系人工作提出建议。 研修学院副院长夏珺发布133项区级微课题名单,涉及到教育教学、德育、评价、课程、体质健康等多个领域。 微课题自2019年3月启动以来,我区中学、小学、幼儿园、校外和职成等单位教师踊跃参与研究,其中五幼、史家小学、11中分校教师就学校的微课题研究进行了交流。科研部教师武娟就上述微课题进行总结和点评。 科研部主任沈兴文基于两委提出的质量提升和队伍建设两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在“科研引领,提升育人质量;加强三级联动,提升研究效能;拓展研究资源,建设骨干梯队;加强成果提炼,推广典型经验;依托学会平台,关注教师整体;借助科研大会,系统总结规划”这六个方面下功夫。 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院长郭鸿要求科研负责人要从“坚持教育改革发展”和“重视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两方面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